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对比练习题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设计背景:学生学习了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作业反馈很好。第二天继续学习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课堂学习效果非常好,正确率相当高,作业反馈:大部份都不错,但有一题是关于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却几乎有一半的同学做错,这使我对这两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一层的思考。调查结果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有:1、有的同学认为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用反比例来解决问题,而前面的题目都是用反比例来解决问题的,所以不审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题也用反比例来解决;2、对正反比例的知识混淆了。判断是否成正反比例的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学生对这部份知识已有点模糊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灵活地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特意增加了这一节对比练习课。下面是这节课的练习设计:
铺垫练习:
一、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3、学生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4、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
5、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运送货物的总量和辆数。( )
设计功能:复习比例的知识,巩固正比例、反比例两个概念,避免混淆,清楚知识间的联系,并为后面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组织方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让学生按一定的格式作答。如第1题:成正比例关系,因为速度=路程÷时间。
二、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并判断成什么比例。
1、食堂买3桶油用了780元,照这样计算,买10桶油需要多少元?
因为( )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
所以( )和( )成( )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自行车,计划每天生产30辆,需要生产20天;实际每天生产了50辆,实际生产了几天?
因为( )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
所以( )和( )成( )比例关系。
[设计功能:这两题是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比较多的两道题,把它们整合在这里,一来可以分析错题,同时给予解题的思路的引导。
组织方式:让学生直接回答就行了,因为这样的思路引导在新授课时也会出现,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完成了铺垫练习后,再结合新授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小结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1)找“一定”;(2)写数量关系;(3)列方程;(4)检验。]
对比练习:
一、课本P63第4题。
(1)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
(2)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小时,每小时行
[设计功能:通过这一题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个概念,避免了知识间的混淆。虽然本节课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增设的一节数学练习课,但同样不忽视课本资源,而是利用好课本中现有的资源。
组织方式:让学生读题,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题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照这样的速度”,说明速度一定,题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得出等量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