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8 16:39:40

本单元是概念较多、较杂,知识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学起来不易理解的一个单元。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正确判断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同时,会看懂图表,作简单的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比例尺并学会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1、没有把握好正(反)比例中涉及了三个量,一个是定量,另外两个是相关联的变量,所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时经常出错。如:判断题——成正比例。不少的学生会判为对。
策略:判断正反比例是本单元的难点,可以用题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熟练掌握。

如:
1)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2)铺地面积一定,方砖边长和所需块数(不成比例)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4)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5)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半径和高(不成比例) 

6)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
7)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不成比例)

8)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不成比例)
9)圆的周长和半径(直径)(成正比例) 

10)圆的周长和圆周率(不成比例)
2、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准确地判断数量关系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如课本第62页的第4题:“工程队修一条水渠,每天工作6小时12天可以完成。如果工作效率不变,每天工作8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学生一看到“工作效率不变”,就认为用正比例来解题。没有通过认真审题,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水渠的长度一定,即每天工作时间和工作的天数的乘积一定,应该用反比例来解决。
策略:过多的强调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例来进行列式,往往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强化各种数量关系的理解,抓住正反比例的特征,准确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出等式。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