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67—6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67—68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在对分数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
2.在具体的操作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画有集合圈的6枚棋子图片。
学具准备:6枚棋子,8根小棒,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下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选两题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2.小结
师: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索交流,建构概念
1.动手操作,感悟分数
(1)学生小组合作,创造分数。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请听清老师的要求,请同位俩合作,把这些学具动手平均分一分,看你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并把得到的分数记录下来。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们得到的分数展示给大家。(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 ?
师:你认为他们摆的怎么样?(学生评价)
(4)师生回顾:教师边讲解边贴图片演示通过分6枚棋子得到分数的过程,并板书出相应的分数。课件展示通过分8根小棒得到分数的过程。
2.认识单位“
师:以前,我们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图形进行平均分,那我们今天分的物体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对,这些都是有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有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这个1很特殊,一般要加上引号(板书),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师:在这两幅图中,把谁看做单位“
师:谁能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举例)
师:看来,不管什么物体,也不管物体的数量有多少,都可以看做单位“1”。
3.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你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怎样得到的这些分数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我们的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大屏幕显示分数的意义),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分数的意义。请把它读一读,同位俩互相说一说。
师:根据你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你能选一个喜欢的分数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吗?
4.认识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指黑板介绍每组分数的分数单位。
5.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学生看书第67~68页,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2.填一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随机反馈分数的意义
3.游戏。
每个小组都有像6枚棋子,8根小棒这样的学具,请听清要求,把这些学具总数的1/2放到信封里面。
师:你们小组放的什么材料?放了几个?你们小组呢?,为什么同样是l/2,你们放到信封里的个数却不一样呢?
还剩下学具的几分之几?请把剩下的材料全部装入信封里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