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3 08:58:42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经历自学、交流、比较、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一张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谈话:(PPT)秋天到了,同学们去秋游,带了许多食品,丁丁、冬冬也准备了一些,赶快看看都有什么?(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块月饼)

2)把4个苹果分给丁丁和东东,你认为怎么分合适?
生:平均分,每人分两个。

师:每人分得的数量一样多,这种分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丁丁和东东,每人分到几瓶?(板书:1

4)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丁丁和东东,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多少?(学生:一半)
师:一半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现象,于是就产生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板书:分数)分数有很多,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既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又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读讲结合,探究分数

1、自主学习(例1二分之一)
(课件出示学生手中教材上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自学书上92页第一部分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认真阅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把你不明白的地方画上一个“?”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还可以利用学具(圆片)动手做一做,看看你能学会什么?开始吧!(播放音乐)
学生开始读书自学,教师拿一支笔巡视,参与其中。

师:读可不是看一看、念一念那么简单,它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要边读边思考,并从中学到知识,这才是读的最重要的含义。
设计意图: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参与其中,教师拿着笔巡视是为了随时给学生批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做到到心中有数。】

 2、交流讲解——认识二分之一
1)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肯定又学会了不少知识。谁先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师:你在读书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
生答,教师随机点拨或让其他学生解释。

预设:
 生: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齐读二分之一。
生:写作1/2。提示:21、—,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写作时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板书);要表示其中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
学生举起手指跟着老师书空,边读边写。

提示:1/2表示什么?
让学生利用学具边说边演示,教师随机点拨。

然后,教师利用学具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引导:这份是这块月饼的(  ),这份也是这块月饼的(  ),理解“每份”。)所以说,每份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让学生连贯地说出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

同桌互相折一折,说一说。
教师随机检查2-3名同学对1/2的理解,可结合学具边操作边说。

生答。教师指导回答要完整: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

师:老师真的太佩服你们了,在读书的过程中竟然有这么多收获,这真是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二分之一的意义、读法、写法,并通过阐述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教师的引导总结,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二分之一。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勾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自学中主动使用这种方法。】

3、知识迁移——认识四分之一
师:老师突然想起,现在四个小朋友想分吃这块月饼,每个小朋友吃这块月饼的多少呢?

生答。
小结:(PPT)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齐读。

小结: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另外教师的适当拓展,促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4、动手操作——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师:圆圆的月饼我们都能平均分,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那么,其他的图形,同学们还能吗?

1)发给每个学生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
2)明确要求: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说说自己折的四分之一的含义。

3)展台交流不同的折法,学生同时进行讲解。
4)观察,比较,小结:它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动手操作也是学习的好途径。】
三、巩固练习

1、数学书93页看图填写分数
师: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1)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集体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只说第个图形)

强调: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五分之一。
小结: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看图填写分数,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掌握。】
2、小法官(962题)

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使学生真正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知识拓展

让学生根据图片,介绍生活中的分数,注意提醒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五、概括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
自由发言。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时候,这就用到了——分数。分数是无处不在的,如果同学们仔细的去观察,也肯定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分数。
【教学反思:先由学生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加强理解,强化记忆,培养概括总结能力的同时呼应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而且,这部分知识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领悟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上完课后,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简单的分东西的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并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块月饼用数怎样表示),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既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又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学习新知。
在学生认识1/2时,先让学生自学书本、动手操作,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小老师讲解,加深对其意义的理解。接着,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1/4,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通过用正方形纸创造不同方法的四分之一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在学生反馈和动态生成中我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出示1/2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的意义太过仓促。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分数的一样,比如结合图形让学生说说1”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的意义。在练习设计中虽然有层次性,但还缺少趣味性和创造性,应该再多动点脑筋。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数学课还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