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
设计理念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感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概念。数学源于生活,上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感知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在数学生活化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1、92、9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课时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该年龄段学生已充分认识与理解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而个别学生已在生活和实践中找到了分数。这为本课新知识的认识提供了基础。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这也为本课在对新知的意义表述上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
1. 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结合图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涂与数学语言表达以及观察比较等的生活数学化过程,培养与发展数学数感;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大小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双胞胎兄弟聪聪和明明的妈妈准备带兄弟俩到公园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妈妈为俩兄弟准备了什么?
(课件显示:4瓶饮料、2块蛋糕、1个披萨饼)
师提问题:妈妈为他们兄弟俩准备了4瓶饮料、2块蛋糕、1个披萨饼。请你们帮助兄弟俩想想,该怎样分公平呢?
学生回答问题,师(故意激疑):是不是这样分(课件出示披萨一大、一小图片)?
学生否定老师的分法,重点突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引导通过动手操作,建立1/2的数学模型。
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片当成是“披萨饼”动手折一折,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只有“平均分”才能分得同样多。
展示学生的分法(课件出示平均分的披萨)
师提问题:你这样分叫什么?能否给它起个名称?让学生明白分的同样多我们把它叫着“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用1/2来表示一半,并介绍了分数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与分数的读写法。
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教师的引导明确:把一块“披萨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披萨”的二分之一。
(课件出示披萨饼1/2的分法,出示92页的文字叙述)(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物体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引导学生解决课始的设疑,同学们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采用素材转变的方法建立并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师(口述):当聪聪、明明兄弟俩正准备出发,(课件出示)他们的妈妈喊到:“孩子们,等等,妈妈要求你们兄弟俩儿把各自的零食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在路上吃,另一份到达目的地再吃”。
(课件出示:饮料2瓶,蛋糕1块,披萨饼一半)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把“披萨饼”的1/2在进行分一分比较合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发现“披萨饼”一半的一半可以用1/4来表示。
(课件出示披萨饼1/4的分法,出示92页的文字叙述)(全班齐读)
师让学生明确象1/2、1/4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分数
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实践活动:
拿出手中的那张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如何折出这张纸的1/4?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件显示学生的三种不同折法结果)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同一张纸的1/4形状虽然不一样,但大小是一样的。
【学情预设: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适时的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从三个图中不同形状的1/4直接得出:”它们大小不一样“的结论,因此设计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及探究,必要时把三张不同折法的正方形纸片重叠,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明确的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音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创造分数:
师提问题:1/2、1/4还可以怎么分的?你们想不想创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分数?用信封里的长方形纸片来分一分,并把分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展示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1/4、1/2、1/8、1/3……
(让学生说说创造过程)
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力,并鼓励学生用学到的分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创造分数,体验自己创造成果所带来的愉悦,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
4.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好了,刚才我们帮聪聪、明明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大家表现的都很不错,现在我们来轻松片刻,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还想看吗?
(课件出示: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呢,谁知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要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肚皮大,吃得多,我可要吃四分之一。”悟空一听乐坏了:“你这呆子,哈哈哈……”)
师从问学生孙悟空为什么大笑入手,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1/2和1/4谁大、谁小?
(课件显示:分西瓜)
在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后继而再让学生对1/4和1/3的大小比较。
(课件出示P93例3的第二小题1/4和1/3的大小比较)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巩固深化,拓展练习。
1.学生完成P93“做一做”第1、2题。
(课件出示题目,个别学生口答。)
2.联系生活实际,找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师出示一把有八种颜色的伞,让学生在伞上找出分数。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本课重点,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联系旧知,寻求实际背景,更新原认知体系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四、总结评价。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反思学习的习惯。】………………………………【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