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 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doc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98——100页“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分数的含义;
难点: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直接给出1/4,问学生可认识,什么数(分数)?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分数)
二、情境引入,认识1/2
1.出示情境图:
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2个;2瓶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瓶;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
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人吗?
分开后问:每人分得蛋糕的多少?
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一半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1/2)
教授1/2的读、写。
1/2是什么数?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分数)
这一半是1/2,另一半呢?(1/2)
归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它的1/2。
追问:“它”指的是谁?
蛋糕的1/2怎得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介绍1/2各部分名称。
3.试一试: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折、图,师巡视,并提醒先折好的同学想一想你是怎么表示出它的1/2的。
生完成后,展示不同的折法;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得到的都是长方形的1/2呢?谁知道?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师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4.
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①、③两幅图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
想想做做2
指名回答,并追问为什么涂色部分不是1/4?
三、比较大小
1.情境设疑(喜羊羊和懒羊羊分月饼)
喜:分给你月饼的1/2,
懒:不行,1/2太少了,我要月饼的1/4!
懒羊羊聪明吗?为什么?证明你的想法!
2.用同样大小的圆片纸,分别折一折,涂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
1/8和它们比较呢?证明你的观点。
通过比较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