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整式的乘法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12 10:18:14

同底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理解同底数的乘法法则,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同底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同底数的乘法法则以及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回顾的相关知识

  an的意义:an表示na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a叫做底数,n是指数.

  二、创设情境,感觉新知

  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2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学生分析,总结结果

  1012×103= ()×(10×10×10) == 1015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012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的形式,所以我们把像1012×103的运算叫做同底数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同底数的乘法.

  学生动手:

  计算下列各式:(125×22     2a3·a2  3 5m·5nmn都是正整数)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得到结论:

  1)特点: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相乘.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的指数的和.

  2)一般性结论:am·an表示同底数的乘法.根据的意义可得:

  am·an= ()·() = () = am+n

  am·an=am+nmn都是正整数),即为:同底数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小结:

  同底数的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

  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 = am+nmn是正整数).

的乘方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了解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进行的乘方的运算,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同底数的乘法

  同底数的乘法法则:同底数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am·an = am+nmn都是正整数)

  二、自主探索,感知新知

  6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相乘   (46相乘)

  (62)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相乘   (462相乘)

  a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相乘   (3a相乘)

  (a2)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相乘    (3a2相乘)

  推广形式,得到结论

  1(am)n表示_______________相乘       (nam相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amn)

  (am)n = ______________(其中mn都是正整数)

  2.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

  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三、例: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5+a5= 2a10  × a5+a5 = 2a5

  2(x3)3 = x6     × (x3)3 = x9

  3(3)2·(3)4 = (3)6 = 3 × (3)2·(3)4 = (3)6 = 36

  4x3+y3= (x+y)3  × x3y3无法合并同类项

  5[(mn)3]4[(mn)2]6=0 

  四、小结:

  的乘方运算法则: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的意义.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

  同底数的乘法

  同底数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的乘方

  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该正方体的体积为V=(2×103)3cm3

  提问:

  体积V=2×1033cm3 ,结果是的乘方形式吗?底数是2103的乘积,虽然103,但总体来看,它是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有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秒.

  三、自主探究,引出结论

  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ab)2=(ab)•(ab)=(a•a)•(b•b)=a(  )b(  )

  (ab)3=______=_______=a(  )b(  )

  (ab)n=______=______=a(  )b(  )n是正整数)

  2.分析过程:

  (ab)2=(ab)•(ab)=(a•a)•(b•b)=a2b2

  (ab)3=(ab)•(ab)•(ab)=(a•a•a)•(b•b•b)=a3b3

  (ab)n==()•()=anbn

  3.得到结论:

  积的乘方:(ab)n=an•bn  (n是正整数)

  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的乘积

  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

  an•bn=(ab)nn为正整数)

  an•bn=()•()──的意义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b)n        ──乘方的意义

  同指数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

  四、小结:

  1.总结积的乘方法则,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2的三条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回顾:

  回忆的运算性质:am•an = am+n  (am)n = amn    (ab)n = anbn     (mn都是正整数)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光的速度约为105千米/ 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102秒,你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

  2.学生分析解决:(3×105)×(5×102) = (3×5)×(105×102) = 15×107

  3.问题的推广: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即ac5•bc2,如何计算?

  ac5•bc2

  = (a•c5)•(b·c2)

  = (a•b)•(c5•c2)

  = abc5+2  

  = abc7    

  三、自己动手,得到新知

  1.类似地,请你试着计算:(1) 2c55c2(2)(− 5a2b3)•(−4b 2c)

  2.得出结论: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单位:元/)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

  学生分析,总结结果

  一种方法是先求三家连锁店的总销售量,再求总收入,即总收入为:________________

  m(a+b+c)

  另一种方法是先分别求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即总收入为:________________

  ma+mb+mc

  所以:m(a+b+c)= ma+mb+mc

  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上式问题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吗?

  总结结论: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m(a+b+c)= ma+mb+mc

  另外,通过拼合图片面积也能得出上述结论

  由此也能得出:m(a+b+c)= ma+mb+mc

 

第三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问题:为了扩大绿地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a米,宽m米的长方形绿地增长b米,加宽n米,求扩地以后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用几种方法表示扩大后绿地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析,总结结果

  结果:

  方法:这块花园现在长(a+b)米,宽(m+n)米,因而面积为(a+b)(m+n)2

  方法二:这块花园现在是由四小块组成,它们的面积分别为:am2an2bm2bn2,故这块绿地的面积为(am+an+bm+bn)2

  (a+b)(m+n)(am+an+bm+bn)表示同一块绿地的面积,

  所以有(a+b)(m+n)=am+an+bm+bn

  三、学生动手,推导结论

  引导观察:等式的左边(a+b)(m+n)是两个多项式(a+b)(m+n)相乘 ,把(m+n)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两个多项式(a+b)(m+n)相乘的问题就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这是一个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过程分析:

  (a+b)(m+n)

  =a(m+n)+b(m+n)  ----单×多

  =am+an+bm+bn    ----单×多

  得到结论: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小结: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