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函数y=Asin(ωx+ )的图象·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2-12 15:42:00

教学目标

1.掌握y=Asin(ωx+ )的图象画法.

2.通过画y=Asin(ωx+ )的图象认识函数性质.

3.通过学习函数y=Asin(ωx+ )的图象,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及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函数y=Asin(ωx+ )的图象.

教学过程设计(见下表)

表1教学过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的对比及计算机

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本节课教学过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的说明

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1.引入

让学生观察屏幕上小球小角度摆动,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小球做的是简谐振动,它的运动方程为y=Asin(ωx+ )——引出课题.

这种运动的画面会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进入教学情景.这段引入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是教师口述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与计算机演示相比,在生动形象方面要逊色很多.

有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想象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2.复习相关知识

(1)复习函数图象变化,在屏幕上显示图1,点动鼠标使上图中横线上的字依次出现.

(2)复习y=sinx图象的几何画法(如图2).教师在单位圆上每隔10度取角的终边作正弦线并平移至坐标系相应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

八种不同的显示方式(例如:从左到右、垂直渐现、掀开背景、水平新问题中要注意事物之间合拢、中心撕破、翻板显示、垂直合拢、推门显示)与传统的从左到右的书写形式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多彩的形式对学生的美感及想象力的培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种作图方式课本P167有插图及说明,教师的口授讲解学生大致可以明白,但因缺乏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理解不够深刻,而用计算机却可以完全真实地展现y=sinx图象形成的全过程.这种动画过程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一知识点,这是投影等其它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解决的联系,善于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事物是运动的,运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培训学生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分析概括的能力.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