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耳朵》(第一课《耳朵的故事》第一课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2 16:34:31

 

《两只小耳朵》

(第一课《耳朵的故事》第一课时)

 

一、教材说明

《耳朵的故事》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以听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响导入音乐的学习,这种不设“知识门槛”的导入,便于学生全面参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使学生对声音产生浓厚兴趣,逐步养成细心倾听自然界中音乐的良好习惯。熟练地演唱歌曲,并对歌词进行简易创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用语言、神态、表情、动作等方式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及自然中的景象是教学难点。本课的学习领域以“音乐表现、创造”为主。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致力于激发学生对各种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围绕孩子们熟悉的“耳朵”而开展活动,教学设计采用了一线穿珠的方法,主线为“耳朵”,珠子为“猜猜画画”的美术活动、“摸摸比比”的游艺活动,“听听演演”欣赏表现活动,“唱唱编编”的歌表演词创编活动等。主线的选定、环节的设计、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均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课例举隅

参考教案

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通过多种艺术活动的参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和持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当众、自信、大胆”地演唱歌曲,并即兴创编演唱歌词,用语言、神态、表情、动作等方式再现生活情景及自然景象。

·激发学生对各种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步养成细心倾听自然界中音乐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青蛙、牛、风雨等头饰及其声响录音。

·歌曲范唱及伴奏录音。

·画笔及画纸。

 

(三)、教学过程

1、猜猜画画,导入课题。

师出示谜语:“左一片,右一片,

隔着山头不见面,

什么声音都听得见。”

生画出谜底。

2、摸摸比比,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进行摸耳朵比赛的游戏,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听听演演,感受表现。

聆听:逐一播放一组自然中的音响,生聆听辨认。

模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再现自然声响或表达自己对自然声响的感受。

4、歌曲表现词创编

听赏:播放歌曲《两只小耳朵》的歌曲曲谱及范唱音响,生聆听,整体感受。

读词:跟师有节奏的读歌词。

跟唱:随《两只小耳朵》的范唱反复学唱歌曲,并自由地随歌曲律动。

律动:随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自由创编动作并表演。

创编:引导学生改编歌词并演唱,如将歌词“喳喳喳”及“小鸟”更换为“喵喵”和“小猫”等。

5、评评议议

师生小结学习情况,重点是启发学生倾听时的投入与抢答时的参与,多肯定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与想像得出的结论。

 

(四)、其他选择

1、在“听听演演”的环节中,可以设计一组生活中有关联的音响组合(如描述一件事情的全过程或片断均可),供学生聆听、欣赏、并表演。

2、在“唱唱编编”环节中,歌词创编也可这样设计:先由师生示范歌词创编练习,《两兴小耳朵》伴奏音乐起,一头带青蛙头饰的同学学青蛙样随音乐律动出场,师即兴创编歌词“….呱呱呱….我们听见青蛙在唱歌”;再由生进行歌词创编演唱接龙游戏,师播放《两只小耳朵》的伴奏音乐,部分生带上青蛙、牛、蛇等物的头饰自由地、逐个地律动出场,其余生即兴创编歌词,并伴随律动。

 

                                                        (田国俊 供稿)

四、教学反思

 

 

 

 

 

 

五、相关研究课题:

 ·“提倡学科综合”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