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耳朵》(第一课《耳朵的故事》第一课时)
(金薇 供稿)
四、教学反思
|
《爷爷、爸爸和我》
(第四课《小青蛙找家》第二课时)
一、教材说明
律动表演《爷爷、爸爸和我》这一课采用了极具生活化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易于模仿,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活动,旨在学生感受到×—、×、×三种节奏的不同长短,初步体验到不同节奏的表现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表演能力。本课的学习领域以“音乐表现”为主。
二、教学创意
本课可以围绕同学们身边的极为熟悉的人物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熟悉的情境中轻松的表演,突出人文主题,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通过聆听、模仿、听唱让学生不知不觉学会歌曲,不必专门教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求导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课例举隅
参考教案 |
教学笔记 |
(一)、教学目标 1、在律动表演《爷爷、爸爸和我》中,能配合音乐模仿在生活中看到的或体验到的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的走路姿态及神态,体验×—、×、×三种节奏的不同长路。 2、在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
|
(二)、教学准备 ·歌曲范唱及伴唱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
|
(三)、教学过程 1、音乐问好 师生互唱问好歌。 2、开心律动 学生随歌曲《小青蛙找家》的音乐旋律边唱边自由律动。 3、情境体验 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家中有哪些成员?”“各有什么特点?”“学一学爷爷、爸爸和自己走路的样子”。 4、感受模仿 感受:播放歌曲《爷爷、爸爸和我》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模仿:学生听歌曲模仿爷爷、爸爸和我走路的样子(播放歌曲《爷爷、爸爸和我》)。 (注意引导学生配合音乐的韵律感,鼓励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模仿,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5、听唱新歌 聆听:教师放录音,指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爷爷、爸爸和我》。 哼唱: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 唱词: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6、律动表演 创编:学生随音乐自由他编律动(播放歌曲《爷爷、爸爸和我》)。 (这一环节,教师应在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创编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表演:①个别表演。 ②分组表演。 ③全体学生一起表演,演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当小老师。 (这一环节,评价非常关键,可采用师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鼓励求异的学生。) 7、小结 希望同学们把出色的表演带回家演给你的家人看。 师生再见。 |
|
(四)、其他选择 ·本课也可以先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节奏,如模仿动物等方式,再来学唱歌曲。 ·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想像“爷爷、爸爸和我”走路的动作,并用声音模仿、句子概括来引出歌词。 |
|
(金薇 供稿)
四、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