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3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作者:海口市灵山中学 吴钟本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海口市灵山中学 吴钟本
一、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本框题分为三个目: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主要是通过展示生活中传统文化片段,让学生体验何谓传统文化;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阐述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等相关文化知识,为学习本课做了相应的知识铺垫。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也应看到在西方文化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下,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忽视身边传统文化对某些青少年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教学中应直视并反思传统文化继承者流失的现状。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目标:
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含义
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
六 讲授新课
导入: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舞蹈。请问这个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舞蹈?(竹竿舞)是海南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舞蹈只是其中一种形式。那么,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到底了解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
(过渡)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以下四张图片,从中挑选出你最熟悉的一张,把你对它的认识,所了解的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展示中秋节图片 2 展示建筑图片3 展示琼剧图片 4 展示孔子图片
以上我们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感受了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他们是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形式。那么哪个同学能够概括一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通过以上图片的分析,我们能不能归纳出"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呢?"(能,哪个同学来)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过渡)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同时也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那么传统文化在今天是怎样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有 那些方面的表现?学生举一些事例,教师再展示会徽)呢?请同学们看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大家思考一下: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呢,这给我们有那些启示呢?
相信大家从会徽中一定有不少启发,能说说有哪些吗?
(引导)比如:会徽的主体采用的是红色,为什么要红色而不用其他颜色呢?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的颜色,代表着吉祥,喜庆等。那这种习俗到今天一直还延续着吗?例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今天的婚礼和喜庆节日等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还有会徽的样式是中国特有的印章文化和汉字的篆体的结合,这个可以在网上查找为上课做知识储备)
(进一步引导)会徽是不是只是简单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呢?(会徽除了继承传统外还有其他的新的元素吗?学生先说教师补充并且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添加新的因素? )为什么?(在半部有奥运会五环,说明它将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增添了时代元素在里面)
(小结:)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艺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稳定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呢?(相对稳定性)
同时,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坚持自己的文化民族特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从中可以体现出传统文化又具有什么特点呢?(鲜明的民族性)
(过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两个特点。那么,传统文化在今天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刚才我们讲了北京奥运会会徽,这个会徽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同,是因为它为奥运会注入了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提升了文化韵味,对于丰富奥林匹克精神等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我们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呢?(不是,为什么呢?我们能否举些例子来说明一下吗?)
归纳:通过以上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相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对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起(阻碍作用。)
(过渡)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在春节,我们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有些人认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财富,而有些人却认为是包袱。下面老师把你们分成两个小组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这边的同学你们是正方,你们的观点是: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财富;那这边的同学你们是反方,你们的观点是: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包袱。
(先分小组讨论,然后选出几名同学来进行现场辩论。)
刚才大家的讨论都十分活跃,相信接下来的辩论一定会很精彩。(哪方先来)
点评:双方辩手各执己见,据理力争,(水来土淹,兵来将挡),激烈异常。下面请双方同学找出各自辩论观点中的不足,以及对方观点中的合理之处是什么。那你个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比如说:美德;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