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练习的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一、案例背景
学生运用简算策略进行计算的优化,需要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水平的参与,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它需要学生将所学到的定义、定律、法则、性质、规律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学生的数感水平、对算理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简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厚积薄发”,加强对基本算理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算理的形成过程中来,将抽象的算理以生活经验数学化的形式恰当地反映出来,为学生顺利掌握简算的技能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好知识与技能上的储备。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其中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整个小学阶段所掌握的简便运算的综合体现。本节练习课就是通过“简便” 的练习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提高数感的敏锐度,为主动形成简算的需求、顺利掌握简算的技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教学案例
片断1:
生活经验,引起相关的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过购物付款的经验,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的钱包里有一张100元大钞和20元零钱,我想买一条98元的裙子,该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钱包里还有多少钱?把你的付款过程写成算式。
(生笑了,迅速写出过程120-98=120-100+2=22)
师:你们理解了“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现在请完成下面两道题,并说出理由。
101× 74×
【点评:老师不是生硬直接要求学生用“简便运算”进行计算,而是通过简单的生活情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相关的回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算法优化的体验,从而生成更深层次的思考。】
片断2:
组织对比,凸显优势
-- 1-(+) ×+×
-(+) 1-- ×(+)
【点评:学生把观察的焦点集中在上下两题的比较上,从而发现一些使运算简便的规律。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形成简便运算的意识,并从内心真正接受并认可简算的优势,从而自发地加以运用。】
防机械化运用,注意合理性和灵活性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