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101~104页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内容,教材十分重视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把各种图形有序的安排在一起,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进行熟练运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正确、灵活的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欣赏图片,找出已学平面图形
课件播放轻音乐,依次出示几幅建筑平面图,师:这些建筑美吗?你看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集中呈现长方形等六种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出示复习目标。
[伴随着轻松的音乐,欣赏着建筑物图片,感受着建筑物的美,课始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再引出课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复习,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1、学生依次回忆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字母公式。
2、逐个梳理推导公式
(1)小组活动
在六人小组里,由组长分工,拿出平面图形纸板摆一摆、说一说这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拓宽、延伸和提高。合作交流,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评价反思中展示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力,提高复习的效益。]
(2)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推导过程,课件依次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这是为什么呢?
(2)具体说说由哪个图形可以推导出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六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构建网络,内化知识: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么,你是怎样设计网络图来说明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小组构建网络图,请一组学生上黑板利用学具构建网络图,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出示课本上的网络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渗透:在推导每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总是设法把新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通过声音的评判、鼓励,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交互性,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教学时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三、回归生活,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快速反应
让学生根据公式直接口答
图形名称 |
已 知 条 件 |
面积 |
|
长方形 |
长 |
宽 |
|
平行四边形 |
底3分米 |
高1.2分米 |
|
三角形 |
底 3/4 厘米 |
高 |
|
梯形 |
上底 |
高 |
|
正方形 |
边长1.5分米 |
|
|
圆 |
半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