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案例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0-12 16:48:45

《认识图形》案例分析

南安九都中心小学   林桉兴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体现几何的价值,特别是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几何教学,从教具演示到学具的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在柳城小学听的《有趣的图形》这一堂课,谈谈对几何教学的一些认识。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老朋友。大家看看认识它们吗?

(师举起其中一个玩具,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长方体。
    ……

师:你连三棱柱也认识了,真是了不起。
师:你认为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吗?
生1:我认为它们的大小不同。
生2:我认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生3:我认为它们的高矮也不同。
……
师:你们真不错。

师:请摸一摸这些玩具的表面,说说你在摸时的感觉。
(生摸玩具)
师:有什么感觉?想说说吗?
生1:冷冰冰的。
生2:很光滑的。。
生3:平平的。
师拿起长方体和正方体:对呀!像这样平平的面,称为平面。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能不能帮它们搬个家,让它们住到纸上来呢?

生:(异口同声)能!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白纸上,上讲台展示)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

生1: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到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生2: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 ,照样子剪下来的。

师:你们的小手真灵巧。

生3: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一个圆。

师:你们真能干,用同一种物体记下了不同的形状。

师:小朋友真不错,不但认识了这些图形,还能为这些图形搬家。

师:老师也请来了几个面。

(师边讲解边演示,把教具上的面前下并贴到黑板上)

师:这些图形都长什么样子?

           (学生说一说)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平面图形。(揭示课题)

[分析:]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本课以学生操作带来的玩具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摸一摸、描一描、贴一贴、判一判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
    从“体”到“面”是新教材的革新。体验“面”在“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的设计力求体现活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比较中辨正。力求体现开放性:策略的开放,合作纬度的开放,答案的开放。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中,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课堂实录二:]

找一找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吗?谁来和大家说说?同组的小朋友先相互说说。

生1:空调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天花板上的灯的框架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上的布是正方形的。

师:哦,这是银幕,但这是长方形的

生:……

……

师:这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分析:]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不是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教师通过“在生活中,你见过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吗?”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其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师设计的内容以学生为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行为道德的培养。本课在实践运用中安排了对生活中交通标志形状的辨认,既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教育,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初探]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关于教师教具操作与时间的调控

 为了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并动手做一做,然后在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其作品,并说明他是如何把这个面请来的。这时已用了很多的时间,学生也基本体验了面在体上。而教师又重复一遍地把物体的面请到黑板上。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逐个把做好的教具用剪刀剪下一个面贴到黑板上,费了不少时间。

(2)关于课堂资源。(生:银幕是正方形的。师:这是长方形的。)在学生对正方形的判断失误时,出现了极佳的课堂资源。而教师则用自己的正确答案强加于学生,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如果此时,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正方形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银幕是近似于长方形的正方形。学生就能对正方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3)关于倾听。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有利于提高自己,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纵观整堂课,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极强,举起高高的手。但是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是很好,同学在回答问题或表达观点的时候,另外的同学却往往表现出烦躁、不经意、无所谓甚至为没被叫到而懊恼的现象,或是还是一直举起高高的手,等着老师叫到他……在同学回答问题时,却忙着管自己,学习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进而养成他们自觉、主动倾听的习惯,是值得每位新课程老师研究的。

(4)关于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但在这节课中,教者仅仅是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果把这个环节换成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家中的一些家具等等,学生的学习氛围会更加浓厚。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