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108——109页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108——109页内容及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展台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师:从开学到现在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学数学,数学也学得特别好,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上数学课有的时候就像在做游戏。
生:学了数学在买东西时算帐快。
生:……
一、创设情境、提供感知。
出示学生在生活中的购物照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瞧,照片上这是谁?她在做什么呢?
二、引旧入新知、学习新课
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个毽子2元钱,一个玩具狗3元钱,要买4个毽子和一个玩具狗一共要花多少钱呢?
1、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的同伴并将你想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找一名学生说算式:4×2=8(元)
8+3=11(元)
生:我先算出4个毽子的价格,在加上1个玩具狗的价钱,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师:你认为他说得如何,谁愿意当小评委评一评?
2、师:老师看到有不少同学不仅用了分步来解决,而且还写出了综合算式,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综合算式告诉大家。
生说师板书:4×2+3=11(元)
师:在这道算式中你先算的什么?也就是先求的什么?
生:我先算的4×2,也就是先求的4个毽子的价格,再加上一个玩具狗的价格,最后也等于11元。
师:你虽然是用的是综合算式,解题的思路和分布想法是一样的算得数也都一样。
生:我列的综合算式不一样,我的算式是:3+4×2
师:在这道算式中,你认为先算谁呢?
生猜测。
生:我认为先算3+4,再算×2。
生:我认为要先求出4个毽子的价格也就是先算4×2再+3, 加上一个玩具狗的价格。
生:我也认为要先算4×2再+3,如果先算3+4再×2,得数和分步的得数不一样。
生:……
同桌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观察上面的算式,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毽子的价格,再加一个玩具狗的价格。在一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要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3、继续出示购物照片
师:从照片中,你又看到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有20元钱,要买3盒蜡笔,每盒5元,应该找给我多少钱呢?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板书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3×5=15(元)
20-15=5(元)
(2)20-3×5=5(元)
学生重点交流综合算式的解题思路:
先算出3盒蜡笔的价钱,再用20元钱减掉花掉的钱就是找回的钱数。所以在这道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综合算式和原来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这几组综合算式在计算时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生总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时,都是先算乘法。
课件出示总结,加深印象。
师出示课件,总结: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三、巧设练习,提高能力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3×6+9 4×8-20 6×4+13 7+3×4
2、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3×6+20= 5×8-36= 6×4+7=
5×7+40= 9×8+12= 4×8-21=
6×4+25= 7×8-27= 5×4+18=
3、解决问题P119第一题。
4、帮小马虎改错。
四、全课总结,欲望延伸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和存在的疑问告诉小组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