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教案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段、射线、直线.
2.在探索图形特征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发展合情推理与空间观念.
3.从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发现线段公理、直线公理,尝试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体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难点
1.线段、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2.应用线段公理、直线公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探究与合作式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自制直观教具.
六、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请说出你所见过的最宏伟的建筑或最奇妙的图形.然后教师说明它们都是由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组成.板书课题:点和线.
(一)点(出示投影片)
1.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但在描述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运行时,地球只能被看作一点.
2.请你标出自己现在所坐的位置.
说明: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大小.
3.点阵式打印机打出的数字和字母.
如:
说明:美丽的文字或图案由点组成.
4.把你的笔尖看作一个点,用你的笔或直尺在画板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
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说明点动成线.
(二)线段
展示教具: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或铅笔).
问题:老师展示的这些东西,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
板书:线段.
举例:列举生活中给我们线段形象的例子.
线段的表示:
做一做:
1.用七根长短相同的塑料棒可以摆出图中的“8”,你能去掉其中的若干根塑料棒摆出其他的九个数字吗?这种用七条线段构成的数字称为“七画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它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吗?
说明:本题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操作,再交流,最后举例.
2.①如图(1),这条线段可以表示为线段_____________.
②如图(2)有几条线段?
③如图(3)、(4)中分别有几条线段?
④若图中的线上有m个点呢?
说明:本题的第④小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观察:
(1)为了尽快得到前方的一根骨头,小狗应该走哪条路线?你认为小狗选择的那条路线是最短路线吗?请说出你的验证方法.
(2)上述问题抽象为下列图形:
说明:在这里可以展示自制的直观教具(如图),让学生说明验证方法.
(3)由此,你得到怎样的结论?
说明: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请举出生活中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实例.
做一做:
如图,从A地到B地有两条路可走,每条路长分别为m、n。则这两条路的长有什么关系?
若从A地到B地又开辟第三条路(如图),则这三条路中第_______条路最短.
(三)射线、直线
过渡:(出示手电筒)它射出的光线给我们什么形象?
我们在小学还知道一条无限长的线,即_________.
板书:射线、直线.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第146页,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完成下列各题.
(1)填表.
图形 |
与线段的联系 |
表示方法 |
有无长度 |
|
线段 |
|
线段AB |
||
射线 |
|
把线段向_______方_________ |
||
直线 |
|
把线段向_______方_________ |
(2)已知A、B、C三点。
①画直线AC;
②画射线BC;
③画线段AB。
(3)过一点A可以画______条直线,过两点A、B可以画_______条直线.
(4)(做一做)要把一根细木条钉牢,至少需要_______根钉子,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请你做裁判:过A、B、C三个点中的两点作直线,小明说有一条,小林说只有三条,小红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说明:本题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进一步知道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常常要全面讨论多种情况.
课堂小结:1.学生尝试小结.
2.师生共同小结.
作业:第150页第1、2题.
课后做一做:
1.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点和线设计一幅美丽的彩旗,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
2.利用课本最后一页的点阵,描出英文的26个大写字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大小并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尺规).
2.理解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及用符号语言表达.
3.会进行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
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浓厚的学习热情;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6.通过文学语言、几何语言与图形的统一,揭示数学语言的简洁、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动脑、动口、动手、实验演示、分析与归纳.
三、教学重点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和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的中点并利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进行有关线段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展示台、皮尺、常用画图工具(刻度尺、直尺、圆规),透明纸若干,小白纸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判断题(不正确的要说明理由非改正)
(1)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
(2)画射线cm.( )
(3)如图,图中射线OA比射线OB短.( )
2.如图,小车在C处到河边D处观察河水的水质情况,请你说出,他走怎样的路线便捷,并说明其中的几何道理.
(二)探究新知识
〔导人语〕我们知道射线不能度量长度,因此射线没有长短的区别.线段可以用刻度尺度量长度(回忆怎样测量),线段有长短之区别吗?有!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线段的长短怎样计算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识.
做实验:比较两位同学个子的高矮.
说明:①分两组进行.每组三位同学,按两种方案进行.
②从实验中你得到哪些几何知识?(从头顶到脚跟看作是线段)
1.线段的长短比较
比较方法有三种:
(1)直接观察,目测判断.(不准确,也不十分可靠)
(2)用刻度尺度量.(近似值)
(3)叠合法:将一条线段放到另一线段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放在一起.(可借助圆规完成)
试一试:观察书上图,看哪条线段长,哪条线段短.测量一下验证你的结论,没有刻度尺用圆规能验证吗?怎么验证?根据你的想像用式子把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
练习:(1)第146页“做一做”;
(2)第147页练习第1题.(回答结果并演示)
(3)做一做,同桌两位同学在透明纸上分别画线段AB、CD(随意画),再比较一下它们的长短关系.
(4)思考:两条线段比较,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
(5)想一想,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图中的线段MN,只给你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怎么办?
2.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画法:(1)画射线AB;
(2)用圆规量出线段MN的长;
(3)再在射线AB上截取,线段AC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练习:第147负第2题
想一想:把一根甘蔗如何公平地一次性分给两位小朋友呢?
3.线段的中点
定义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如果cm,则:
cm,或
cm.
点评:别小看以上式子,我们以后计算时要经常使用.
4.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
如图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求AD的长度.
解:因为C为AB的中点,D为CB的中点,所以cm,所以
cm.
例:画线段cm,在线段AB上取一点C,使
cm,并且取BC的中点D.求:(1)CD的长;(2)AD的长.
分析: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对照图形思考.
解:(1)因为,所以
cm.因为D是CB的中点,所以
cm.
(2)cm.
点评:数学语言很简洁,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能规范地把你的数学思想表达出来,那就更完美了,
总结:求有关线段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与图形对照起来,认真审题,仔细推敲条件,相信你记住这点,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赶快动手吧!
(三)巩固练习(互评活动题)
1.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在表达式、
、
、
中,能表示B是线段AC中点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已知,且D是AC的中点,则
.
3.“互问互检”,学生自己编题.(也可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扩展
1.由学生口述今天获得的新知识有哪些.(线段长短的比较,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中点的意义,利用它进行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体会:对待几何图形问题,把观察与测量相结合,图形与数量结合,遇到问题应认真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
2.课后动动手:
(1)在一张透明纸片上任画一条线段,用折叠方法找出它的中点,想一想它的几何道理.(可以查阅课本)
(2)查阅资料收集长度单位,了解“英尺”的来历,写一篇关于“度量线段与单位的选择”方面的小论文.
(3)已知线段cm,点C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AB的中点,求MN的长度.(答案:5cm或1cm)
布置作业:第150页第3、4题,第178页复习题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