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耳朵》(第一课《耳朵的故事》第一课时)
(四)、其他选择
(田国俊 供稿)
四、教学反思
《谁的歌儿多》
(第二课《谁的歌儿多》第一课时)
一、教材说明
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考虑了小学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年龄和认识规律,《谁的儿多》是一幅场景画,黑板、窗户以及风景画装饰的墙壁色勾画出教室的一角,五个小朋友争先恐后的神态和充满自信的生活,生动地创设了积极参与歌曲演唱活动的情景。要求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逐步并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好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本课的学习领域以“音乐表现与创造”为主。
二、教学创意
活动开始前,播放一些小朋友所熟悉的幼儿歌曲,让他们自由地随音乐跟唱,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活跃气氛,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给学生自信。另外,活动要时刻提醒孩子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的表演。活动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否积极参与活动为主,而不是表演节目的质量如何。
三、课例举隅
参考教案
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1、积极、大胆地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
3、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好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二)、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任务,生做好准备,得以家长支持,请家长与孩子一起选表演内容,准备好服装道具。
·布置好表演场地。座位的形状,环境的布置,主题的板书。
·电子琴及学前班小朋友已学过的歌曲曲谱或范唱音响。
·准备若干奖励学生的小奖品,如小红花等。
·学生报暮的格式介绍。
(三)、教学过程
1、自由律动。
播放小朋友所熟悉的音乐,让小朋友自由地随音乐歌表演。
2、自由表现,当场点评。
学生自己报幕,说明自己姓名、节目名称、形式。要当场点评以鼓励为主。
3、面向全体,关注弱势。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孩子上台表演完后,应尽量启发生性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上台表演。
4、活动评价,重在激励。
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表演节目质量的高低,而应侧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过程方法方面的评价。
(四)、其他选择。
1、活动内容不要只局限于“谁的歌儿多”,可将其延伸到表演,如舞蹈、相声等。
2、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
(田国俊 供稿)
四、教学反思
《我快乐》
(第二课《谁的歌儿多》第二课时)
一、教材说明
《我快乐》是我国著名儿童歌曲作家汪玲写作的一首优秀儿歌,全歌为带过门的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六声调式,2/4拍子,分节歌形式。歌词以儿童生活中“喜、急、乐”的情绪为题材,集中提炼了“着急”、“快乐”、“幸福”等内容,文字浅显易懂,极富儿童个性特点。曲调活泼跳跃,加上句末安排的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生动地展现了儿童在生活中因情绪瞬息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真、烂漫、幼稚的表情神态。
二、教学创意
《我快乐》是一首表情律动歌曲,根据歌词中间的“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的动作提示,让学生在观看表情图、模仿表情、模仿动作、歌曲演唱、律动创编表演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歌词、体态律动的创编能力。
可以设计成课题引入…..歌曲演唱及表现……体态律动表演……歌词创编表演唱等环节来展开教学。
三、课例举隅
参考教案
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运用夸张的表情演唱歌曲《我快乐》,能在表演中有所创新。
(二)、教学准备
·歌曲范唱及伴奏音响。喜、恕、急、乐等表情图片。
(三)、教学过程
1、观表情图,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谈话:自己高兴、着急、快乐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欣赏表演“表情图”中的内容。
2、歌曲学唱:
范唱:教师示范歌表演。
歌词教学:引导学生讲出歌曲中唱到的“快乐”、“着急”、“幸福”三种情绪,将三种表情图分别贴于歌词对应的文字上,帮助学生朗读记忆歌词。
范唱:学生用面部表情来表现歌词内容,并用动作表现出节奏部分。
跟唱:师播放范唱音响,生随音乐整体学唱。
(四)、其他选择
1、活动内容不要只局限于“谁的歌儿多”,可将其延伸到表演,如舞蹈、相声等。
2、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
(田国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