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耳朵》(第一课《耳朵的故事》第一课时)
(注意引导学生配合音乐的韵律感,鼓励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模仿,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5、听唱新歌
聆听:教师放录音,指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爷爷、爸爸和我》。
哼唱: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
唱词: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6、律动表演
创编:学生随音乐自由他编律动(播放歌曲《爷爷、爸爸和我》)。
(这一环节,教师应在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创编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表演:①个别表演。
②分组表演。
③全体学生一起表演,演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当小老师。
(这一环节,评价非常关键,可采用师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鼓励求异的学生。)
7、小结
希望同学们把出色的表演带回家演给你的家人看。
师生再见。
(四)、其他选择
·本课也可以先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节奏,如模仿动物等方式,再来学唱歌曲。
·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想像“爷爷、爸爸和我”走路的动作,并用声音模仿、句子概括来引出歌词。
(金薇 供稿)
四、教学反思
《火车开了》
(第五课《唱唱跳跳去旅游》第一课时)
一、教材说明
《火车开了》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歌词简练通俗,采用模声手法,生动地模仿了火车开动的声音效果。通过学唱歌曲和学做“开火车”的游戏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本课的学习领域以“音乐表现”为主。
二、教学创意
这节课我从设置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景入手,在火车停靠的不同站点设置一些“障碍”,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以听火车的声音为切入口,进而邀请学生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渗透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且进行了许多即兴的创作,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例举隅
参考教案
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 聆听生活中的声音,体验开火车的喜悦心情,激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 能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火车开了》,并能按歌曲节奏边唱边进行律动和表演。
· 能积极参与表现预设情景中的音乐活动,且在音乐活动中有所创新。
(二)、教学准备
· 歌曲《火车开了》的范唱及伴奏音响、课件、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 观察火车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1、感受体验
听辨:播放火车的声音,学生听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交流:学生在歌曲《火车开了》的旋律中谈谈自己知道的关于火车的知识。
模仿:模仿火车的各种声音。
2、节奏创编
引导创编:出示节奏卡片,学生思考:“可以将哪种火车声音编到节奏卡片里。”
交流展示:小组商量,怎样用动作和声音来展示火车进站和离站的情景。
3、实践表现
引言:不知不觉火车到站了,列车广播站送了一首歌给我们,一起来听听。
聆听:聆听歌曲,轻轻跟唱。教师给以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听唱:学生反复听唱歌曲,并自主地边唱边模仿火车开动时的动作。
游戏:播放伴奏,学生边唱边绕着教室开火车。
4、舞台展示
引言:小火车载着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北京音乐厅,你们想不想在这里表演节目?
展示:学生自由地展示自编节目。
评价: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5、结束
律动:唱着歌开着火车走出教室。
(四)、其他选择
1、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入方法。
2、学唱歌曲可以在游戏中进行,让游戏贯穿课的始终。
3、舞台展示,学生可以表演本课学习的歌曲,还可以展示自己创编的歌曲,甚至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充分的给学生提供小舞台。
(魏陶 供稿)
四、教学反思
五、相关研究课题:
·音乐情景创设方式的研究。
《郊游》
(第五课《 唱唱跳跳去旅游》第二课时)
一、教材说明
《旅游路上》将“x 、 xx 、0 ”等节奏和休止符的各种表现方式与“火车开了”、“爬山坡”等情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体会到不同的节奏类型,轻松地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而《郊游》是一首旋律流畅、意境优美的短小歌曲,表现了走进大自然悠闲、愉悦的情绪。它们结合创设了到大自然中游玩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课的学习领域以“音乐表现”为主。
二、教学创意
本节课围绕“郊游”这一主题,按照“在路上——到达目的地”的主线,设计了丰富的艺术活动。通过聆听、模仿、探究、创造等方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大自然的美,设计了“合作探究——感受体验——实践表现——创编表演”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音乐的殿堂里翱翔。
三、课例举隅
参考教案
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 体验置身美丽大自然中所带来的的喜悦心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能随音乐用念、拍击或动作等形式表现“x 、 x x 、0”三种节奏。
· 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演唱《郊游》,并能通过演唱和造型来表现歌曲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