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年级备课组
第四课 《长鼻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呼管弦乐《小象》
2、演唱歌曲《小象》
3、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象》。
3、通过合作创编,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有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磁带、音响、钢琴,若干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引发兴趣 导入新课 |
1、播放轻快活泼的音乐。 2、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刚才听到的音乐像是什么动物?你还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吗? |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说出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
给学生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进一步学习和兴趣。 |
二、 聆听音乐 模仿表现 |
1、提问:你知道有关象的知识吗?它们吃什么?住在哪里? 2、请同学们找小象的脚印。 3、播放《小象》音乐,提示: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4、再放音乐《小象》的音乐。 |
1、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提问。 2在书上找到小象的脚印。 3、初听乐曲《小象》讨论老师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4、再听音乐,自由模仿小象的跑、叫,但要合着音乐的节拍。 |
通过完整地聆听音 乐,对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有全面的了解,通过模仿音乐形象的动作进一步体会小象的可爱,并且激发孩子们的喜欢之情。 |
三、 表演唱歌 合作创编 |
1、播放录音范唱。 2、再次播放范唱。 3、老师弹奏歌曲。 4、反复播放范唱伴奏,并巡回指导 5、请代表上台表演。 |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边听边唱歌曲,了解歌词的含义。 3、随着音乐演唱歌曲。 4、各小组创编表演。 5、小组代表上台表演,个别同学自愿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用听唱法学习歌曲的演唱。通过演唱、表演及打击乐器伴奏,全面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更使孩子们在合作中得到快乐。 |
四、 结束部分 |
1、老师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2、播放《小象》歌曲的伴奏。 |
1、对同学得到的表扬加以肯定。 2、随音乐唱着新学的歌曲走出教室。 |
让孩子们在鼓励与肯定上的氛围中结束这堂课,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 |
一年级下册 第五课 跳起舞
林燕
教学内容:
1、欣赏表演器乐曲《挤奶舞》。 2、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材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四二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地忙碌着挤奶的情景。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四二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挤奶舞》,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2、学会正确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难点:在学习蒙古舞蹈动作过程中培养节奏感、韵律感与合作意识、创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或电子琴﹑音乐书﹑
教学过程:
一﹑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出示骑马的图片)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展示内蒙古大草原的图片)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的人们勤劳勇敢,大多过着放牧生活。(出示图片)同学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也是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你们了解蒙古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