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年级备课组
生:自由
师:蒙古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服饰很有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穿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的头上一般戴黑、蓝、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平时则以红、蓝色头巾缠头。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美丽的图片吧!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让学生看段内蒙古草原风光。配上歌曲《挤奶舞》的背景音乐。看后师生一起谈一谈内蒙古风土人情。
教师简介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的生活状况:
(1) 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草原上都要召开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同学们,你们知道那达慕大会吗?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那达慕"一词是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在每年七八月举行,内容有摔跤、射箭、歌舞等等。
节日期间,男女老人乘车骑车,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会场上,彩旗飘扬,人闹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 在节日的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多姿的歌舞,有各种展览。那达慕大会,是蒙古牧民欢乐的节日。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吗?(想)可是要去参加那达慕大会你们会骑马会摔交会射箭么?(不会)没关系,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个本领,到时候就可以去参加那达慕大会了。
(2) “挤奶”是蒙古族姑娘的一项劳动内容。此外,草原的儿女还能歌善舞。接下来老师就要请大家听一首蒙古族舞曲《挤奶舞》。
二﹑1﹑简单学跳《挤奶舞》。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学做几个“挤奶”的动作。通过学习蒙古舞蹈的简单动作,让学生在动中感受蒙古舞蹈的特点。例:、
硬肩:
双手拇指分别叉在身后的两腰上,左肩头向前推出,右肘稍向后;右肩头向后,左肘微向前。
笑肩:
双肩先稍抬起后放下,连续三次,上身稍后仰,双手微曲肘张于身体平侧,压腕,手指翘起。
2﹑复听《挤奶舞》跟着音乐师领学生共舞。
三、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听录音范唱歌曲,学生手指图形谱。
师:蒙古族的舞蹈是很有特色的,歌曲也很好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欣赏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把手指在马的图形谱上,边听边指,熟悉歌词。
(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跟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3、复听歌曲,学生跟音乐默唱歌曲。
4、教师钢琴伴奏,跟唱法。
5、熟悉后轻声跟唱歌曲。 (播放歌曲)
6、教师纠正演唱时的错误。
7、完整演唱歌曲。 (播放伴奏音乐)
8、欢快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跟着节奏拍手)
师:这首歌表达了内蒙古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学们在演唱时就像热爱自己家乡那样有感情的、欢快地演唱歌曲。要注意音准和节奏要准确。
(播放伴奏音乐)
四、 即兴创编,表现音乐。
1、 为歌曲创编自己喜欢的表演动作。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演唱得很好,如果能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就更好了,来试一试好吗?
生:好
师:现在就一边演唱一边为歌曲创编你喜欢的动作,动作一定要符合歌曲的内容,好,开始。
五、 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了美丽的大草原、学跳《挤奶舞》、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了解了内蒙古的民族风情。有机会,同学们有机会的话可以跟着你的爸爸、妈妈到内蒙古大草原去旅游,亲自感受大草原的美,到蒙古包做客。我们知道,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可是热闹又动人的,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你们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份真挚的祝福呢? (是)那我们就为他们唱这首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吧!(跟伴奏音乐演唱)
一年级下册 第六课 咯咯哒
林燕
教学内容:欣赏曲目:管弦乐《公鸡母鸡》
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材解析:
1﹑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小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
2﹑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难点 :“脖子伸伸两翼扑扑……”这一句的演唱,以及一个3度音准的把握。
教学用具:钢琴 多媒体 录音机 磁带书本响板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请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公鸡母鸡的叫声,让学生说出他们听到了什么。
2﹑请个别学生模仿公鸡,母鸡的叫声。
二,教学部分
1﹑聆听《公鸡母鸡》
a.初听,整体感受音乐。
你们知道吗?在农场的那一边公鸡和母鸡正在举行一场音乐擂台赛呢,同学们想去听听吗?(生答)嘘!你们听(放音乐)
b.提问:公鸡母鸡谁唱得好?复听
c.师生讨论谁唱得好,并用图形谱表示。(出示图形谱)
d.再听,要求学生用手势画出母鸡叫声的图形谱。
e.再次复听,让部分学生用动作表现公鸡母鸡。
f.请两名学生讲评谁表演的好,对其给以奖励。
2﹑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歌曲,师提出问题:
(1)母鸡在干嘛?它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告诉大家的?(师放录音)
师:母鸡们在干嘛呢?对了,他们在下蛋呢,母鸡是怎样叫的呀?(答案:叫咯咯)
(2)打开书本朗读歌词,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