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卷有四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基础知识、计算题、操作题、应用题五部分, 整个试题注重基础性知识,涉及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及应用 ,比的相关知识 ,圆的周长及面积计算 ,位置的相关知识 。
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知识点的分布大体均衡,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试卷在打印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把“最简整数”写成了“最高整数”,“=”写成了“—”,选择题重复选项多了个“米”字,其它都很好。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年级平均分为45.3分,年级及格率为6.86℅,年级达优率为27.9℅。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第1、2、5、6、9、10,判断第3、5,选择第3、5,计算中简便计算、求未知数X与文字题,应用第2、3、4、5、6、失分率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如倒数、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百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单位“1”)等掌握得不牢固,运算能力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填空题第1题,学生对找单位“1”的量不熟练,把“……比……多(少)”的形式转化为“……是……”的形式没掌握,第2题0.6=( ):40= = ()/()=9÷()=( )%,此题比较灵活,但有许多学生不理解,导致出错,第5题反映出学生对单位“1”已知和单位“1”未知的求法不理解,第10题通过钟面时针、分针所走过的路程及扫过的面来考查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应用。判断题第3题,这类题目学生还是不理解,选择题第5题,甲绳比乙绳长2/7米和长2/7,这类有单位和无单位的概念不理解。
2、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尤其是能运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对一些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在教学中应注意,尤其是乘法分配率,学生容易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求未知数X中,X做除数或做减数这种题型的学生不会,文字题的题意学生也难理解,都导致失分严重。
3、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会找单位“ 1”,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分数除法应用题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乘,什么用除。在圆的知识应用,以及按比例分配这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尤其是填空题第9题,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比是4:1,问题是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 ),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学生没仔细看题。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公式、法则,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结果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由已知条件怎样推导出问题。解决应用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划线段示意图。学生能很熟练的运用。另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针对单位“1”的问题进行强化。1,学会找单位“1”,如:苹果树是梨树的4分之3,把梨树看成单位“1”, 苹果树比梨树多4分之3,把苹果树看成单位“1”。2,判断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3,列式计算,已知的用乘法,未知的用除法或方程。多的用加法,少的用减法。
4、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做题时要说题目的算理,明确计算方法,能口算的就一定要口算,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运算,熟练掌握常见的简便运算的类型。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优生带后进生。
5、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双基”,能否正确解题,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学生答题字迹潦草,格式混乱,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消化。
6、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师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解答问题、弥补课堂缺陷的课外教学方式。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7、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