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可能还是确定 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意在帮助学生了解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着随机现象与必然现象,使学生能定性地认识“可能”、“不可能”、“必然”的含义,初步领会可用数据来描述“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教会他们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不确定的现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不确定现象背后存在的规律.
区分“不可能”、“可能”和“必然”是本节的一个主要内容.虽然在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中都使用“不可能”、“可能”和“必然”这些词汇,但是在两种语言情境下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却不尽相同,要使学生认识它们的区别.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机会有大有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不太可能”不等于“不可能”、“很有可能”也不代表“必然”,进一步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升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
2.能正确区分“可能”、“不可能”、“必然”.
3.能正确区分“不太可能”与“不可能”、“很有可能”与“必然”.
(二)能力目标
1.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
2.能正确区分“可能”、“不可能”、“必然”.
3.能正确分“不太可能”与“不可能”、“很有可能”与“必然”.
4.掌握用实验、观察的方法认识事物,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理性分析,认识隐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初步领会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与统一,偶然中有必然,大量的偶然事件中隐藏着必然的规律性,加强对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能定性地理解“可能”、“不可能”、“必然”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定量地表示一个不确定现象发生的机会,从而能正确区分“不太可能”与“不可能”、“很有可能”与“必然”.
五、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必要的组织与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六、教学用具
学生每人自备扑克牌6张(1~6).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通过讲述古代伊斯兰国家在死刑犯临刑前抽生死签的史实来引入“可能性”、“必然性”与“不可能性”.
执行官手执生死签,死刑犯抽签.结果:可能死,也可能生.
执法官被人收买,手执“死、死”签.结果:死刑犯必死无疑,不能生.
(二)通过计算机抽牌的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能性”、“必然性”与“不可能性”的具体含义.
“可能性”:某一变化过程中,某一现象或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不可能性”:某一变化过程中,某一现象或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
“必然性”:某一变化过程中,某一现象或事件每次都一定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
(三)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可能性”、“必然性”与“不可能性的认识达到进一步的升华.
练习:
1.下列哪些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为什么?
(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2)十五的月亮就像一弯弯的细钩;
(3)黑暗中我从我的一大串钥匙中随便选中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4)气温低于摄氏零度,水会结冰;
(5)我将一粒种子埋在土里,给它阳光和水分,它会长出小苗.
2.现实生活中,为了充分强调某件事一定会发生,我们可能会夸张地说“它百分之两百会发生”.在数学里,有没有“机会是百分之两百”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