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一课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10 08:49:50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一课时).

 

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相应《教师教学用书》的要求,第3.1大节(函数与方程)计划用3课时,第3.1.1小节其实就是一个课时的内容.

根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能够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通过对熟知的特殊二次函数的研究,推测一般的二次函数的情形,进一步推广到一般意义的函数的情形,展示了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

对零点存在定理的两个条件的探究,以及必要性分析,很到位.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为二分法做理论铺垫的,零点存在性定理即相应方程根的存在定理.

但从一些课情况来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缺憾,商榷如下.

    1)对零点存在性探究的可行性,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对探究的必要性,需作出一定的说明而未作. 这涉及到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意义,即用过去的方法难以求出所给定方程的解,所以才来找到根所在的“狭小”范围.

2)最好不要让学生在过去熟悉的二次函数图象环境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淡化了让学生体验两次的“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历程,有本末倒置之嫌.

3)对“零点”概念的解释不到位,太保守.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