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数学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一、 备课设想:
本课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旋转与角》。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因此,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活动角,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旋转的过程中角的变化,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已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直角。
整个教学设计我是按照以下三点要求来写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教室里的平角、周角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两次,一次是讨论平角是不是角。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P24~25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学生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各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知道各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关键
借助具体情境,感知平角、周角的特征。
六、教学准备
1、活动角、三角板
2、导学提纲:
(1)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角?
(2)认识平角,说说它有什么特征?用活动角展示交流。
(3)认识周角,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动手操作,体会周角的形成过程。
(4)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课题:生活中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图形,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同学们猜猜看它是谁?
2、师板书引出课题——《旋转与角》。
3、出示角的组成图,复习角的组成部分。
(二)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1、结合导学提纲(一)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角?(指名说)
2、我说你摆。
要求:①用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摆出学过的各种角。
②教师说角的名称,学生用活动角展示, 教师把学过的角画在黑板上。
(三)根据导学提纲,探究新知
1、导学提纲(二)认识平角,说说它有什么特征?用活动角展示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提纲(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各组派代表汇报。并用学具演示。
(4)师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板书:平角
(5)师生一起用活动角展示平角形成的过程。
(6)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问:平角像什么?总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
(7)指导学生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分别引出两条射线。)
(8)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两臂侧平举、折扇、钟面等)
打开书,翻到P24。请同学们找出“试一试”中的平角,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吗?
(9)师问:“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组内讨论、小结。
2、认识周角:导学提纲(三)认识周角,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动手操作,体会周角的形成过程。
(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提纲(三)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请一位学生用活动角来摆一个周角,说说周角是怎么形成的。
(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大家发现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
②全班一起用活动角摆一个周角,体验周角的形成过程。
③师总结: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形成的角叫周角。
④ 互相说一说周角的特征。(问:周角像什么?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
⑤指导学生尝试画周角(板演)。其他同学看他画得对不对?(注意角的画法)
⑥找一找生活中的周角。
⑦师问:“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对吗?”小组讨论。
(四)练一练
1、请同学们说一说P25练一练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指名说。想一想:时针和分针能组成周角吗?
2、完成P25练一练第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