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移一移。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1.自己折一折。2.讨论:你折的是平行线吗?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
——活动四:画一画。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3、 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摆一摆。1、 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2、 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3、 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4、 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折一折l 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l 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l 介绍你是怎么折的?l 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
——活动三:说一说。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
——活动四:练一练。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画一画。l 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l 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l 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l 小实验
第4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要求: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1、 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2、 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3、 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4、 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练一练。1、 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2、 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交流本节课 的体会和感受。
第5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2)数学游戏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第6课时:画角
——教学目标:1.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因此,指导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如∠AOB=60°等。
——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
(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