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教案设计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简单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初步领悟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
2.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经历猜想、实验(测量)、确认(验证)、数据处理等数学活动,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想,确认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方法.
学生分析
课前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我们学校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市中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较为普遍.)
设计理念
1.人人都能掌握生活必需的数学技巧.
2.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问题1:我校南联楼建筑面积5255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657元,问南联楼造价为多少元?(多媒体显示:南联楼主楼图片及问题1.)
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先进行笔算再用计算器计算(小组中会使用计算器者帮助暂不会使用者).
【既能让学生了解校情,又可以让学生有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明白为何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简便、快捷),还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2.提问:请你列举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需要计算而用口算又不易解决的事,最好是你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小组稍加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一说.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同伴协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在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
3.提问:请你根据1、2简单说说为什么要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有同学表示:有些计算问题用计算器反而不方便,有时速算比计算器还快.)
4简介计算工具发展史.
(1)引导学生查阅电脑课本上的介绍.(2)多媒体图片显示.
【让学生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
二、新课学习.
(一)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问题2:请你测量估算一页纸(数学课本)的厚度.
教师活动:巡视、参与、指导、倾听、板书、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协作、探究,派代表进行表达(介绍情况),或说或板书,其他组员补充.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测量估算、动手实践及数据处理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意识.】
(各级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从测量1张无法操作到测量10张得到结果的;有从装订线这边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从翻四处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测量100张的厚度;有测量50张的厚度……每一组的同学都使用了计算器.有的测量方法虽然相同,但结果却不大一样.结果10组得出10种答案:0.080、0.095、0.100、0.075、0.055、0.079、0.074、0068、0.083、0.087,单位为毫米.对数据的处理集中有两种意见,有同学说取平均值,有同学说像青年歌手大奖赛那样去掉一个最高分,丢掉一个最低分后再取平均值的.两种方法分别得到了0.0796毫米和0.080毫米.)
(二)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
1.问题3: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0次(假设可能)后,请同学们估计它有多高?A、一个人的高.B、南联楼(学校最高建筑)的高.C成功大厦(市区最高建筑)的高.D、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多媒体动画示范说明.)
教师活动:巡视、参与、倾听、点拨.
学生活动:
(1)动手折纸——发现规律(折1次有21张、折2次有22张、折3次有23张……折30次有230张).(这个规律学生在前面《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中已经略有研究.)
(2)获得结果,用计算器计算230(可用乘法).
(3)解决问题3:230×0.080÷1000≈85899(米)——比珠穆朗玛峰高得多.
【这个活动的好处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是如此奇妙.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它富有挑战性).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3.让学生有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渴望.4.增强学生的数感.】
2.请你通过观察计算器按键,合理猜想出哪一“键”用于乘方运算并验证.(多媒体显示:计算器外观图.)
【让学生经历合理猜想、实验、确认(验证),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生有猜X2键的、有猜X3键的、有猜YX键的……最后经过验证YX键是用于乘方计算的.)
(三)小结与提问题.
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提问题.
【1.培养学生归纳意识.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
(小黄同学:计算器虽然方便快捷,但不小心按错键也会出差错的.小蔡同学:计算器的其他功能我们怎样来掌握?平时不善言辞的小李:可以看说明书……)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理解课文第75页至第79页.
2.完成习题第80页1(1)~(6).
3.用计算器帮助家长解决一个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听课的老师、专家建议:把问题2、问题3一并抛给学生,这样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都将更加充分.我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