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解斜三角形·三角变换中的最值问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和、差、倍、半角公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典型的三角函数式的最值问题.
2.在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式最值的基本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解决最值应用问题时,会引入角做变量列出目标函数,借助繁多的三角公式求解函数最值.
3.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角函数式与代数式的相互转化,训练学生灵活选择代数与三角变换两种工具,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教会学生把三角函数式最值问题转化为代数式的最值问题,同时能够利用三角变换知识解决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恰当选取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是培养学生利用三角变换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体现三角变换的工具性.讲授难点是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题目,恰当选取变量,正确列出较易求最值的目标函数.
教学过程设计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和、差、倍、半角公式,深感三角公式繁多,变换多端,同时三角函数还具有单调性及有界性.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三角变换中的最值问题.首先我请一位同学回答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有哪些基本求解方法.
生:有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如最常用的二次函数法、复合函数法、分离变量法、方程法、换元法等.
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好.我们在学习三角函数式的最值问题时也希望大家注意总结方法.下面让我们看第一个例题.
例1 求y=cos2x+6cosx+5的最大、最小值.
分析:这个函数式变量形式不统一,我们首先要设法统一变量再求其最值.
生:可以利用倍角公式统一变量,转化为二次函数求解.
因为cosx∈[-1,1],所以ymax=12,ymin=0.
师:这个题目我们借助二次函数这一工具求最值,注意到了代数与三角变换间的沟通.下面我们看例2.
例2 求函数y=sinx+cosx+sinx·cosx+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生:这个题目既有“sinx”又有“cosx”,若用sin2x+cos2x=1求解,会出现根式,所以考虑把角度取半使其次数升高.
解
y=sinx·(1+cosx)+1+cosx
=(1+cosx)·(1+sinx)
师:这位同学为了不出现根式而把角度减半以达到升次的目的,很好.但若把题目改为y=sinx+cosx+3sinxcosx+1,这样能否可行?对例2有没有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
生:观察到(sinx+cosx)2=sin2x+cos2x+2sinxcosx=1+2sinxcosx,故联
函数求解.于是得到例2的又一解法.
解
师:这位同学的解法更具有普遍意义,特别值得表扬的是这位同学在换元时注意到了等价性,即求出了t的取值范围.下面我们看例3.
例3 已知x2+y2=1,求u=3x+4y的值域.
分析:这个题目是代数式的最值问题,若用代数方法求解,要首先统一变元,这样就会出现根式,运算不够简洁.观察到x2+y2=1这一制约条件,联想到sin2x+cos2x=1,可令x=cosα,y=sinα.进行三角换元,利用三角公式求最值.
解 令x=cosα,y=sinα.则
所以u∈[-5,5].
下面我们做三个练习:
练习1 已知x2+y2=4,求μ=3x+4y的值域.
(分别请三位同学板演.)
解1 令x=2cosα,y=2sinα,则
所以μ∈[-10,10].
师:这三位同学都注意到所求函数的定义域,利用三角换元求解最值.一般来说,利用三角换元求解y=f(x)的最值问题的步骤为:1°求函数y=f(x)的定义域;2°根据求出的定义域设计换元,注意换元后给出一个能够保证其值域充满给定函数y=f(x)的定义域的新变量的最小取值范围,如练习2中要求x∈[-1,1],令x=sinα后给出α∈
取值范围;3°利用三角公式求函数的最值.
利用换元法求最值不仅限于把变量x换为sinα或cosα,还可以换元为tanα,cotα等,要依所给函数而定;三角换元也未必只在代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