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高三质检(三)数学试卷分析
数学试卷分析
宝鸡市2009年高三质量检测(三)数学试题,遵循今年《考试大纲》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知识体系和能力的要求、体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在解题的通性通法上做精心设计,努力反映新课程改革数学命题新方向。整套试题以函数与不等式,数列,概率与统计,三角函数(基本变换),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解析几何,导数与向量等重点知识构建试卷,突出了试题的交汇性和综合性,显示了数学命题考查思维能力的较高要求;同时,试题还重点考查了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逐题分析如下:
一、选择题
第1题: 集合和充要条件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之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重要考点.解答本题许多同学往往忽视x的多值性,错判为充要条件,少部分同学错判为必要非充分条件.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最典型的错误是少数同学“先通分”,有的不
知道处理的思路,失手无策.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复数概念,抓住“虚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应用意识和球的基本概念,重点考查估算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直接计算,浪费时间,失分较多.
①凭籍个人实际经验,由足球大小估算半径,近似计算得答案.②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最后带入数字计算. 将正五边形化为五个小三角形,正六边形化为六个小三角形,在最后可取3.1, 有些数字在计算时可以适当变化.
12道选择题中新题较多,客观上难度加大,给学生思考开创了空间,延长了时间,再加上部分学生对解答选择题还缺乏必要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有的按部就班,思路单一,耗时较大,给顺利解答全卷没有赢得时间,总体得分率不高.
二、填空题
第13题:本题考查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诱导公式、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等数学基础知识,并考查观察与变形转化的数学能力.原式
三、解答题
第17题:本试题以社会热点素材为背景,联系实际,形式新颖.考查学生运用正、余弦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学生必须通过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但部分学生由于知识的遗忘导致出错,对“方位角”不清楚,各种信息转化的能力不够,概念模糊,导致失分.
第18题:本试题为“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题,试题从学生的现实实际出发,好理解,得分率较高。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运算能力较差,分布列都做对了,粗心大意,算错了数学期望.由于审题不慎导致出错的学生就更多.
第19题:本试题为立体几何的综合题,既可用传统的解法,也可用空间向量的方法.综合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这些都是立体几何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考中的热点.部分学生这部分知识欠缺太多,得分不够理想. 解题难点在作辅助线,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还存在问题.
第20题:本试题为数列内容的一道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变形、转化及等比数列、数列求和中的裂(拆)项的方法.由于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训练较多,本试题通过率较高.
第21题:本试题为解析几何的综合题,以双曲线为载体,结合平面向量,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许多学生或者运算能力较差、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解题失败.
第22题:本试题为函数,导数,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要求很高.以三次函数为载体,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对函数,导数,不等式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考查,是一道很好的试题,可以起到压轴题的作用,提高区分度.第一问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出来,但第二问,第三问能做出来的学生寥寥无几.
六道解答题虽然题型比较熟悉,但由于各题设问思路和角度改变,立意新颖,部分学生在解答时思维受阻,显得不够得心应手。还有部分学生在解答时有思路,但不善于表达叙述,书写潦草,随意性较大,失掉了该得到的分数.
最后阶段复课建议:
1.明确复习重点,巩固基础知识;各学校要根据考试说明,结合本学校(班级)高三数学复习情况,仍然要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力争在基础题上不失分。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在中等题上得分率仍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在命题略加改变与调整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还不能充分应对,象选择题中的第7、9、10、11、12等题,有很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又如解答题的17、19、20、21题的得分率依然较低,而这些题都是常规问题,因此“常规问题要巩固”是下一阶段复习的重点。
2.科学计划,合理组卷;近阶段,各校均有各地模拟卷,各校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组卷,对重点内容要经常作一定的回顾,温故而知新,对难点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效分解,要关注学生的失分点,寻找争分点,使学生在训练中螺旋上升.对于重点问题,要通过适当的反复.有些训练,要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决定其频率与难度.目前单元复习要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进行.
3.讲练得当,注重思想;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因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前已有一定的飞跃,因此第二、三轮的复习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有些问题点到为止,有些问题要求解解到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板书.要加强教学反思,揭示问题的内涵和本质,揭示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些问题要给学生一些规范化、程式化的思路和样板.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