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23 15:35:59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出示情境图,下面记录了某班一次自然测验成绩:

  1)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填入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教师带领学生画出条形统计图。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成绩的分布情况。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各成绩分布区间段的人数,纵轴变成成绩分布区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题1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3)师肯定学生的设计,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4)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统计图。

  5)分析例1的数据,解决问题: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完成的统计图,分析下一步的进货计划,并说明理由)

  总结:统计图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分析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例题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现矛盾,教师引入新课)

  问: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学生分组合作画完。

  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进行比较,发现问题(①统计数据的绝对值比较大。②不同数据样本之间差距又比较小。)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

  2.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