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用了三招切出三位新朋友——面、棱、顶点。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找找面、棱、顶点并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面是平平的,顶点尖尖的扎手。
生:棱顺着摸是直直的线段,横着摸感觉圪手;
(设计意图:长方体是切割体,让学生在切萝卜的过程中认识面、棱、顶点
增强直观性)
2、认识相对面。
师:同学们长方体还没有切出来呢,下面该怎样切了?
【学情预测】
生:从右面顺切。(课件演示)
生:从后面横切。(课件演示)
生:从下面平切。(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用“顺切”的方法切出几个面?
生:2个
师:能用你们的双手表示一下吗?
师:这两个面在位置上是什么关系?
生:平行。
师:我们同学不但知道线有平行的关系,而且还发现面也有平行的关系,象这样平行的面,我们还可以说成相对的面。
师:那我们看“横切”的是几个面?用手表示一下,这两个面是什么关系?
生:相对
师:平切呢?
生:也相对。
3、总结面特征。
在认识对面的基础上总结面特征。
师:长方体有几组对面?
生:3组。
师:那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呢?
生:长方体共有6个面。
师: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分别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取个名字(指着前面)这叫前面,那它的对面可以叫——
生:后面。
生:这个叫左面,它的对面叫右面。
生:这个叫上面,它的对面是下面。
师:同学们能记住这些面吗?试一试?请大家把两个手掌伸直,闭上眼睛想,你前面有个长方体,摸它的上、下面;前、后面;左、右两个面。
师:先别睁开眼想想每个面的形状都是什么样的?
生:都是长方形。
师:质疑都是长方形吗?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的长方体盒子是不是这样呢?
生:我手中的长方体有两个对面是正方形。(板书: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一组对面是正方形)
师:既然把6个面分成3组,每组对面肯定有联系,相信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对面一样。
师:这里的一样指的是什么一样呢?
【学情预测】
师:(出示两个长方形)这是两个面积同为3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是
师:那么长方体相对的面有怎样的特征呢?
生:面积相等,形状也得相同。
师:也就是完全相同。(板书:相对的完全相同)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对面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呢?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只验证一组对面就可以,老师还给每组准备了一个材料包里面有剪刀、直尺、铅笔还有一张白纸,可能在验证的时候用到这些材料,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进行验证。(学生小组活动验证,汇报交流)
【学情预测】
组1:我们用量的方法测量了对面的长和宽相等,说明对面完全一样。
组2:我们在白纸上画出一个面,然后用剪刀把画的面剪下来,去和它的对面比,重合了说明对面一样。
生补充:如果不剪直接把对面翻过来,看是不是重合更简单。
组3:我们组把一组对面用剪刀剪下来,放在一起重合了,也就是对面完全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横切、顺切、竖切,让学生在三种切法中真正理解面的相对性,通过用手势表示三组对面,闭上眼睛摸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长方体对面完全一样关系,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他们团结互助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
三、探究中理解。
1、认识长方体透视图。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面的特征,继续看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课件显示切后的长方体)
生:3个面。
部分表示什么?虚线部分表示什么?(出示透视图)
生:实线部分表示看到的部分,虚线部分表示看不到的部分。
师:图中不管实线还是虚线都是长方体的那一部分呢?
生:棱。
(设计意图: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凭借,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此在充分认识长方体“面”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然后让学生观察直观图上“哪些面直接看得见,哪些面看不见,以此加深对直观图的认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探究棱的特征。
师:那棱又有哪些特征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助研究面的方法,把棱也分组进行研究呢?那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先数长方体共有多少条棱?再想分成几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小组活动探究,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