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1、以旧迎新,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新课导入我利用课件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通过猜测、想象、观察,感受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过程,进而引入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题。可以说这一导入是在引领学生回忆旧知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面、棱、顶点知识作一铺垫,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培养,更是引领学生探究数学本质,带给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2、以方向为暗线,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在学生探究面、棱、顶点的特征中都渗透了方向性。在面的特征探究中教给学生三招刀法横切、顺切、竖切,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方向的切法中真正理解面的相对性,通过用手势表示三组对面,闭上眼睛摸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棱的特征的探究中,通过给棱起名字,让学生深刻理解同一方向的棱相对且相等。在探究顶点特征时,让学生体会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来自三个不同的方向,并能从中发现三条棱的位置关系是“两两互相垂直”的关系。
3、以探究为明线,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以探究为明线,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主动地建构长方体的特征,并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切萝卜的情境中,亲历面、棱、顶点的过程,体会两面相交产生棱,三条棱相交产生顶点,感受到体中的棱与面中的边、体中的顶点与面中的顶点的区别。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长方体对面完全一样关系,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方法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究棱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4、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创新能力
本节课围绕由点、线、面到体,部分到整体的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引入,再到体会面、线、点的深化,从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展开教与学活动的。以活动为载体,设计了用手势表示相对面,闭上眼睛摸面,给棱起名字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相对面的关系、棱的特征,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下载word文档压缩附件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