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八、加与减(二)
八、加与减(二)
一、教学内容:加与减(二)
二、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关键
1、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加和减法中的连续退位减。
3、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 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5、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
6、 能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7、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先在大致范围估算。
8、 训练运算技能时,注意习量不要太大,速度上也不要提过高要求。
四、课时划分:7课时
课题: 捐书活动 第1课时 (总第 40 课时)
学材分析 |
教学重难点:估算能力的培养 |
||
学情分析 |
学生对多位数加法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不是很难。 |
||
学习目标 |
1、 探索连加的方法,并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 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
||
导学策略 |
引导操作 数一数 圈一圈 合作学习 |
||
教学准备 |
实物投影 |
||
导学流程设计 |
|||
教 师 预 设 |
学 生 活 动 |
||
(一)复习 1、 口算 2、 计算 118+104 222+95 109+102 211+98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你能从表格中获取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列出算式,引导估算。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4、独立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25+483+207 36+257+175 全班齐练,二人板演,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作业 |
学生开火车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说获得了什么信息? 指名提出问题 列出算式,进行估算 独立尝试解决 集体交流 独立练习 学生独立练习 指名小结 独立完成作业 |
||
教 学 反 思 |
达标情况分析:学生基本达标 |
||
教学心得体会: 学生对竖式计算基本掌握,但是计算错误还是比较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