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数学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5-07-05 12:18:3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教材第46页反比例的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路程、时间和速度”等情境,经历反比例意义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导学提纳:

1、请根据表中的数字信息,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反比例?你是怎样判断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主题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正比例,那么什么叫正比例?

(指名答)

师:概括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强调:他们的比值(商)一定。

师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知学习作铺垫。

二、搭建平台,自主探究

1.借助表格,感受相关联的量

出示教材第46页上方的表格图

让学生把长方形表1和表2填写完整。

观察上表,思考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表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2、验证归纳、明确反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结合“王叔叔游长城”的情境,进一步感受反比例量之间的关系。

观察表格,思考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时间是怎样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写出三者的关系式

学生汇报预测:

1:我发现时间和速度的变化有关系。

2:我发现时间是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速度增加,时间就减少;速度减少,时间就增加。

3:我发现速度和时间的积是一定的,都是120千米

4: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3、归纳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及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反比例的含义,掌握反比例的特点,并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使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知识归纳、表述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 课堂质疑,猜想激趣

师:既然正与反意义是相反的,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猜想)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用事实来验证。

生:举例说明

师:小结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2)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4)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归纳等活动,提高自身对反比例的认识。使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感到困惑的吗?

六、布置作业: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成反比例。………………………………【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