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11届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27 11:44:04

(3)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完成记忆任务。

(4)课外保证足够的记忆时间。

(5)增强学生记忆的自信心。

(6)增强记忆的紧迫性,记忆的任务决不可拖到二轮复习去完成。“紧迫性”这一关口必须把住,否则,此口一开,高考必败。

(7)克服学生的“晚不了记”、“不需要记”两种十分有害的思想。

第三、边学边用,学一点,用一点。

(1)“学”“用”结合,“讲”“练”结合。

学了就用。学一点,用一点,确保会一点。 在“用”(练)中学,在“用”(练)中记,在“用”(练)中提高。

(2)注意知识的“前挂后连”。学一“点”,挂一“串”。

注意题目的“一题多解”。学一“题”,穿一“片”。

注意题目的“多题一解”。学一“堆”,归一“点”。

注意题目的“划片归类”。条理分明,各居其所。

提倡搞题组训练,即一个知识点配1~2个例题,每个例题后跟2~3个练习题(同类精编)进行跟踪训练。

第四、以“单元”为单位,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1)把离散状态的若干知识“点”,按照知识结构内在逻辑规律,组成“单元”系统,使之成为有规律的知识框架。

(2)两种知识结构模式:

其一,“块状”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表)。

以原教材的单元为单位,每一单元,一个知识结构图(表)。

其二,“条状”的单元知识结构。

打破原教材的单元结构,以专题的形式,每一个专题列一个知识结构图(表)。

(3)出示知识结构的时间和方式。

或于复习开始的导语中出示单元知识结构图(表)。

或于复习结束时的小结中出示单元结构图(表)。

或由教师出示单元知识结构图(表)。

或由教师指导学生归结单元知识结构图(表)。

(4)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的作用。

把握单元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把握单元知识结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把握单元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对教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把握单元知识结构,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掌握理解规律,提高理解能力。

(1)讲清解题“思路”。

其一,备课时,不要满足于解出此题,更应着重于“怎样能解出此题”。

其二,把“怎样能解出此题”加以升华,归结成规律,并用简洁的语言(如口诀、要点)表达该规律。

其三,用思路图(如箭头示意图)把思考过程“外化”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其四,培养解题的程序意识(如第一步,第二步,……)。正确的程序意识,有利于防止学生束手无策,乱碰乱撞,有利于训练学生从纷乱的题目中理清头绪,找准方向。

(2)举一反三,关键在“反”。

教师的讲授、讲评、板书、实验等教学手段都属“举一”,“举一”是方法,是手段,“反三”才是目的。 “反”,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但也有规律可循。

其一,知识必须熟记。已有知识是迁移的基础,已有知识不熟,不记,无力迁移,所以所举之“一”必须记忆。当然,不是死记,而且有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之别。

其二,知识必须理解。迁移,必须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所以教师“举一”必须解剖分析。不知来龙去脉,无法迁移。

其三,知识必须会用。在多次练习中,具有了“用”的能力,方可迁移。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举一”中自己悟出(不是教师强加)规律、方法,通过富有成效地反复练习(不是浅尝辄止),能按此规律、方法进行类推。

第六、将考纲要求初步转化为学生的学科能力。

(1)明确本单元内容究竟搞哪几项能力的训练及测试。

(2)设计并完成足量的、典型的、难易适度的例题。必须明了:

其一,例题覆盖的知识内容; 其二,例题设计的学科能力;

其三,本例题的解题思路;   其四,本例题的误区。

(3)设计并完成与例题等值的练习题;

(4)进行学科能力的测试

(5)进行学科能力的讲评并完成等值的查漏补缺题。

第七、提高课堂效益。

(1)增强教师的“课堂效益意识”

(2)增强教师的“节约时间意识”

(3)具体措施:

其一,备好课。提高课堂效益的最主要措施是备好课,舍此别无他途。

其二,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如刻印好自学提纲、练习题,准备好小黑板,努力减少课堂抄写时间等。

其三,批改作业足量,做好批改记录,准确了解学情,授课有的放矢。

其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益(含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进学习方法两个主要方面)。

第八、注意一轮复习授课的特殊性。

一轮复习的各类课型从总体说基本上都属于复习性课型。 对一轮复习性课型应特别注意新、准、严三点。

(1)复习应有新意。 其措施为:

其一,讲授改变角度(如打乱原教材,进行单元综合);

其二,练习精选新题; 其三,讲评挖掘新意。

(2)选准教学重点。

一轮复习课忌平均用力。应选准其知识技巧、能力缺漏指出狠打猛敲。

(3)一轮复习课贵在“严”字。

其一,以一丝不苟的教学训练,培养一丝不苟的学风。

其二,于教学重点及错漏之处,狠打猛敲,使其由“似是而非”上升为“分毫不错”。

其三,选择部分作业和试题面批,个别指导。

四、2011届高三教学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并把它作为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所以一轮复习中学情的了解非常重要,要让我们组织的复习最起码有80%的同学能跟上,有收获,避免无的放矢、学生怨声载道。由于教材内容多,要求知识面宽而广,特别强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问题的特点,一定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复习时方向要对路,方法要得当,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所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