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11届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27 11:44:04

(四)高度重视选题

复习课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弥补过去学习过程的知识缺漏,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结构,通过复习获取新知,提高能力,要提高复习效率,精心选编复习课的例题至关重要。(1)典型性原则:要求所选例题应是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题目,它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反映课程标准中最主要而又最基本的要求。(2)综合性原则:所选的例题能包括多个知识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灵活性原则:要求在选编例题时应注意题目解法的多样性、多边性,使学生在解题方法的训练中,进一步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强化技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4)针对性原则:要求选择例题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抓住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或选择例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5)规律性原则:通过所选的例题,找到解这一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发现并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例题的选择还要注意覆盖性和教育性。

(五)常检测,勤反馈

由于复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经常性检测,可以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益于后续的复习。

检测的目的要明确,比如检查落实情况,查找漏洞等。检测的时间要科学,如多长时间合适;检测的内容如知识、方法、难度等要合理;检测后的批改要及时,讲评的方式要有效;检测出现的问题怎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解决。

当然作业也是如此,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做了,教师必须批改,否则就别布置,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做到、做好,教师必须做到、做好。总之一句话,检测了、做过了就要有效果。没有批改,也就缺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就更谈不上教学反思了。

(六)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方法和基本教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注意培养直觉猜想、归纳抽象、逻辑推理、演绎证明、运算求解等理性思维能力。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近几年高考阅卷可以看到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下滑,导致许多问题的解答半途而废。作为数学学科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不同于理化学科,并不是侧重于数值运算能力的高低,而是强调字符和代数式的化简以及运算律的熟练运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一轮复习开始,从每一个练习开始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渗透和熏陶的过程,作为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不但解决数学问题有特殊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而且具有向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迁移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在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的,需要教师正确地开发和引导。从高考改革的趋势来看,将来的高考试题会给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留下了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七)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运用

教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从实际问题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研究其数量关系或数形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注意抓住社会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研究,从中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八)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善于从教材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开设研究性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同时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九)重学法,重效果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学生学会、会学,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扬民主,师生共同探索、学习,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要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学生学会了才是最重要的。坚决杜绝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

在学法指导中一定要加强“课后复习整理”这个环节的指导,那么整理什么?如所学知识点;与前面内容的联系、对比;应注意的问题;典型题目的分类、详解;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一些重要结论等等。另外,教师在教会学生反思自己存在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方式的同时,自己也要积极反思。教学反思非常关键,这是一个教师是否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学法指导中还有要注意考试策略的辅导,如考试心理的调整、答题策略的指导、在平日的考试中如何进行考试后的反思等等。这一些要从一轮复习就开始渗透,没有必要等到三轮复习。

(十)要加强临界生的培养

做好临界生的辅导,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数学教师的一个挑战。下面谈谈在辅导高三数学临界生方面的一些做法。

1、分析学生成绩,找出闪光点,重树信心。确定临界生名单后,可以找临界生聊天,让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为后期强化训练与辅导作好心理准备。

2、个性化训练,区别对待。首先,在给学生就某一问题解疑时,教师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他们出错的确切原因。针对个人的问题,教师可以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引导学生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如何深入学习某个知识点,如何把握思维方向,如何掌握正确的解题技能技巧,或如何培养必备的心理素质。其次,个别辅导由于针对性强,问题解决透彻,只要他们攻破了一个难点,做类似的题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而只要帮助他们攻破几个难点,让他们摸索到解题套路和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他们就会找到感觉,慢慢达到顿悟,并有能力自己将其他难题逐个攻破,而信心与兴趣也同时大大地增强了。第三,精心选择好训练题,基本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既要涵盖考试要点,又要能巩固基础,所以教师可能根据对临界生试卷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网络中断部分进行重新嫁接,对于试卷重错率高的部分,给出提纲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复习。第四,要求学生对小题要限时训练: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同时,要进行专题配套训练:①训练重点题和热点题,②训练主要得分题,③训练意外题与创新题,④训练查漏补缺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