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1_3单元教案及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2-25 12:42:31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引导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先只把底面部分拿给学生看。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
    然后教师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教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请大家观察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V表示圆拄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2.教学例3。
  出示例3。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3) 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
    四、小结(略)
    五、作业
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课后反思:
    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圆柱的侧面积是底面周长乘高。学生容易出现混淆。


课题四: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一个圆柱形物体,一个圆柱形杯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5十0.37    0.25×8      5.8十2.9      7.2÷9       6.1—4.8                    2.复习圆柱的体积。
    教师: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叙述一下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面积×高”,即:V=SH.
二、新课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应该怎样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底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可以知道:S=∏×R × R,所以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V=∏×R×R×H。
2.教学自选例题。
(1)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水桶的容积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公式?为什么?
要使学生理解水桶的容积就是水桶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内部的体积。所以可以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③要求水桶的容积应该先求什么?要先求水桶的底面积,再求水桶的容积。
  Ⅰ、水桶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Ⅱ、让学生叙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求出水捅容积之后,教师提问:最后结果应该怎样取值?
  使学生明确要把计量单位改写成立方分米,取近似值时要采用去尾法。
 (3)做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例4  读题后.教师提问: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题目只告诉了圆柱形粮食囤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课题五:圆柱体积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平面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教师:它们各自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的面积=πr2
2复习立体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出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怎样求?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列成表格板书在黑板上。
 表面积 体积
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长×宽×高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 侧面积+底面积×2 底面积×高
教师:这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能否统一成一个呢?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当成:“底面积 ×高”
教师:如果长方体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读题后,教师提问:
“这道题要求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什么?”
“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呢?”
CAI课件演示:屏幕上呈现压路机的前轮(标明直径、宽、用红色在宽上画一横线),前轮转 动一周。使学生弄清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前轮这个圆柱的侧面积。而这个圆柱 的底面直径就是前轮的直径,这个圆柱的高就是前轮的轮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