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1_3单元教案及反思
怎样计算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构思学习策略
1、独立活动,小组讨论。
各组讨论,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测量手中圆锥的体积?
2、请学习小组上台汇报。
把圆锥投入装了水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中,求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3、操作实验
①创发悬念出示圆柱与圆锥(把圆柱与圆锥比较让学生看清: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也就是说它们是“等底等高”)同学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有的说1/3,有的说1/2。
②分组实验:究竟是1/2,还是1/3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容器)经一比,你们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是等底等高吗?指导学生,把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沙子。装入圆锥容器,刮平,再倒入圆柱容器,看几次能灌满(小组开始实验)。
各小组报实验结果,几次正好灌满(三次正好灌满)“三次正好灌满,说明了什么?”
③集体实验(师取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两个同学上台实验,其它同学观察)(三次没有灌满)
师:“灌满了吗?”(没有)
“为什么没有灌满?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刚才的结论不对?”(师将圆柱与圆锥容器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讨论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师板书补充:“等底等高”)
4、生自学课本P42内容,师:看完后告诉大家你又知道了什么?
(1)生汇报,师板书: V=1/3sh
(2)拓展: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该怎么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告诉你的同桌。 汇报:V=1/3∏r2h
三、实践运用
1、出示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2、回到引入题: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麦堆,测量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3多媒体出示:一面直角三角形小旗,旋转旗杆一周,(演示)小旗旋转后形成一个什么形体?能不能计算它的体积?怎样计算?
4、一个圆柱体,半径20厘米,高60厘米,把它削成一个圆锥体,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把这句话直接告诉孩子,那么他们5分钟就能掌握新知,就能完成练习,质量还不一定差劲。但是在后续的练习中会出现很多学生计算圆锥的体积忘记乘三分之一的现象,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操作的体验,没有深刻的体会。我深信,听过的忘记了,做过的记住了,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他们才能对圆锥体积的计算熟然于心。
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统计表,知道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和基本格式,掌握制作完整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与步骤,会初步制作复式统计表。
2、理解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特征和作用,会熟练地制作复式统计表。
3、能读懂复式统计表,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和关系,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描述或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会如何填写一个统计表。现在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填写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随之在黑板上做简单的板书。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教师:这里有一张统计表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横着的项目增加了一栏。
学生:增加了含有百分数的数据。
教师:对,在这张统计表中,增加了一栏,这一栏里都是含有百分数的数据。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统计表叫做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板书课题。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填写合计这一行的含百分数的数据时,提问:这个数据应该怎样计算呢?是不是把3年的百分数加起来就得到了呢?
要明确: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算3年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3年总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比。
教师: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做一做”的题目。
请一位同学读题后,学生补充填写统计表。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合计”和各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再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把数据填写进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课后反思:
其实,填写统计表对学生而言并没有难度。现在的课程,已经不要求编制统计表,能补充会填写就可以了,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的能力。要多让学生进行获取信息的练习,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统计图
课题一: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示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新课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指图中各直条).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出示一个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下面的问题:
①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②图中画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表示什么?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什么?
③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发现什么?
2.教学例题。
请一名学生读出统计表中各数据,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